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什么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建威
徐建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由感染性因素、炎症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及代谢紊乱引起,涉及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致热原释放等过程。

1. 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释放外源性致热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等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2. 炎症反应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调定点上移至高于正常水平。

3. 中枢调节异常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时,产热中枢兴奋性增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骨骼肌颤栗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4. 代谢变化

发热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加,无氧酵解增强导致乳酸堆积,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等继发改变。

建议家长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保持适度补液,避免过度包裹,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儿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消炎药和退烧药是否可以一起吃

消炎药和退烧药多数情况下可以一起吃,但需遵医嘱。具体需考虑药物成分、患者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个体过敏史等因素。

1. 药物成分

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与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成分重叠,同时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需核对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2. 基础疾病

胃肠溃疡患者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可能加重黏膜损伤,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对乙酰氨基酚剂量。

3. 相互作用

头孢类抗生素与含铝镁的退烧药同服可能降低药效,建议间隔2小时服用,具体需遵循药师指导。

4. 过敏风险

青霉素类消炎药与退烧药联用可能增加皮疹概率,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建议用药前详细告知医生用药史,避免自行联用药物,服药期间多饮水并监测体温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