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为什么肠胃炎的针要打3天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肠胃炎的针要打3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以桢
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胃炎需要连打3天针主要是为了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尤其对于细菌感染、脱水严重或身体恢复较慢的患者,注射药物可更高效稳定作用于病灶。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3天以上的抗生素、止泻药或补液治疗。
1、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肠胃炎中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例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类药物通常需要按疗程使用,一些常用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需要连续注射,避免因未完成疗程导致病菌耐药或复发。常见的治疗时间为3天到5天,医生一般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用药时长。
2、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严重肠胃炎患者由于频繁腹泻、呕吐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低血压、心率异常等风险。通过连续注射补液,可快速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改善代谢状况。例如,临床常用的补液方案包括0.9%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乳酸林格液。
3、促进炎症恢复与减少胃肠刺激
肠胃炎期间,胃肠壁黏膜处于炎症状态,直接口服药物可能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导致消化不良或二次刺激。通过注射药物,如止泻剂或止吐剂,可以更温和有效地减轻症状,同时为胃肠功能的恢复争取更多时间。
连打3天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出于病情控制和治疗安全性的考虑。在完成注射疗程后,患者仍需观察自身恢复情况,并通过日常护理避免复发,包括清淡饮食、保持充足饮水等。如症状未缓解,一定要就医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食管裂孔疝药物治疗,选对药物很关键

食管裂孔疝可通过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1、抑酸药:抑酸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核心药物,通过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一次、雷贝拉唑10mg/次,每日一次和埃索美拉唑40mg/次,每日一次。这些药物需在空腹时服用,疗程一般为4-8周。 2、促胃肠动力药:促胃肠动力药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改善胃排空,减少反流。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10mg/次,每日三次、莫沙必利5mg/次,每日三次和伊托必利50mg/次,每日三次。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避免与抑酸药同时使用。 3、黏膜保护剂:黏膜保护剂可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常用药物有硫糖铝1g/次,每日四次和枸橼酸铋钾120mg/次,每日四次。需在餐后和睡前服用,避免与抑酸药间隔过近。 4、生活调节: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缓解症状至关重要。避免过饱、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等。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 5、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症状改善情况。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长期使用抑酸药需注意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等潜在风险。 饮食上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煮熟的蔬菜等,避免辛辣、油腻、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腹压增高的动作。护理上需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