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会抽搐吗?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毒症患者会抽搐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尿毒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通常与电解质紊乱或神经系统损伤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由于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可能导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或尿毒症脑病等并发症,进而引发肌肉痉挛或全身性抽搐。患者还可能伴随意识模糊、皮肤瘙痒、水肿等症状。建议严格遵医嘱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并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日常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抽搐发作。

尿毒症患者发生抽搐的主要机制与体内毒素蓄积直接相关。肾功能丧失后,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无法排出,这些物质可穿透血脑屏障干扰神经传导。低钙血症是常见诱因,因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及高血磷导致钙磷乘积升高,血清游离钙降低会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高钾血症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电活动间接诱发肌肉痉挛。部分患者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中钙质大量释放入血,反而加重软组织钙化和神经损伤。透析不充分时,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积累可刺激周围神经病变。

少数尿毒症患者的抽搐可能与合并症相关。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可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引发局灶性癫痫发作。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血糖快速波动时可能诱发抽搐。铝中毒曾见于长期服用含铝磷结合剂的患者,铝沉积在脑组织会引起痴呆和肌阵挛。罕见情况下,患者可能因遗传性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未被及时发现,在肾衰竭基础上加重神经系统症状。这类情况需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基因检测进一步鉴别。

尿毒症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就医,急诊处理包括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纠正低钙血症,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发作。长期管理需调整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率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毫升,防止水中毒加重脑水肿。家属需学习抽搐发作时的急救措施,避免患者咬伤舌头或坠床。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必要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饮食上选择低磷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烹饪时用水焯煮减少磷含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醒来后头晕是湿气的表现吗?

醒来后头晕可能与湿气有关,但并非所有头晕都由湿气引起。头晕常见原因包括睡眠不足、体位性低血压、贫血、耳石症、颈椎病等。湿气重可能伴随头重如裹、四肢困倦、舌苔厚腻等症状,但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1、湿气重

湿气重引起的头晕多与环境潮湿、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典型表现为晨起头昏沉如裹湿布,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中医调理可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参苓白术颗粒等健脾化湿药物,同时建议避免久处潮湿环境,适当运动排汗。

2、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引发晨起头晕。这类头晕常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侧卧睡姿,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枣仁安神胶囊、百乐眠胶囊等助眠制剂。

3、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床时血压调节延迟导致脑部短暂缺血,常见于老年人、脱水或服用降压药人群。表现为起身时眼前发黑、眩晕,数秒后缓解。建议起床前先活动四肢,缓慢改变体位,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4、耳石症

内耳碳酸钙结晶脱落刺激半规管,引发与头位变化相关的短暂眩晕。典型表现为翻身、仰头时突发旋转感,持续时间短于1分钟。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缓解,药物可选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眩晕宁片等改善微循环。

5、颈椎问题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因睡姿不当压迫血管,导致晨起后脑供血不足。多伴有颈肩酸痛、手臂麻木。建议使用颈椎枕,避免长时间低头,可配合颈复康颗粒、通络祛痛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长期晨起头晕需排查贫血、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日常应注意保持卧室通风干燥,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避免高盐饮食。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若头晕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呕吐、言语不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或前庭功能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