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不包括哪些症状呢

|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不包括哪些症状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通常包括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但不包括耳痛、发热和耳道流脓。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或过敏有关。
1、耳闷和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闷和听力下降,这是由于中耳腔内积液导致声音传导受阻。患者可能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一样,听力模糊,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为明显。这种情况通常不会伴随剧烈疼痛,但会影响日常生活。
2、耳鸣
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表现为耳朵内有嗡嗡声或嘶嘶声。这种症状与中耳积液引起的压力变化有关,通常为间歇性,可能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减轻。
3、不包括的症状:耳痛、发热和耳道流脓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不会引起耳痛、发热或耳道流脓。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中耳炎或其他耳部感染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是积液而非化脓,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
4、治疗方法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减轻咽鼓管水肿,或口服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促进积液排出。物理治疗包括咽鼓管吹张术,帮助恢复咽鼓管功能。对于反复发作或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鼓膜置管术。
5、预防与护理
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在于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原。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适当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减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于儿童,注意观察听力变化,及时就医。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以耳闷、听力下降和耳鸣为主,但不包括耳痛、发热和耳道流脓。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听力功能。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同样重要,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耳朵发炎肿了怎么办

耳朵发炎肿胀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热敷、避免刺激、就医等方式治疗。耳朵发炎肿胀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异物、耳部外伤、耳垢堆积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以免加重感染。清洁后可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耳部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2、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2-3滴。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滴耳液,每日2次,每次2滴。炎症较重时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日3次,每次500毫克。 3、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患耳周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避免刺激:避免使用耳机、耳塞等可能刺激耳道的物品,减少耳部压力。避免接触水,尤其是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耳塞保护耳道,防止水分进入加重感染。 5、就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耳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类型并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日常护理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耳部健康,预防耳部感染的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