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小孩鼻炎咽喉炎通常需要做鼻内镜检查、咽喉镜检查、血常规检查、过敏原检测、影像学检查等。鼻炎和咽喉炎可能由感染、过敏、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
1、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帮助医生发现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鼻炎典型表现。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器械从鼻孔进入,家长需安抚孩子配合检查。鼻内镜能清晰显示鼻甲肥大、鼻息肉等结构异常,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2、咽喉镜检查
咽喉镜检查分为间接喉镜和电子喉镜两种,可直观显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等咽喉炎特征性改变。儿童检查多采用软性电子喉镜,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咽喉部,检查时可能出现轻微恶心感,家长需提前告知孩子检查过程。该检查能鉴别咽炎类型,发现会厌水肿等急症征象。
3、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性感染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血常规还能发现贫血等全身性疾病。家长需注意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4、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适用于疑似过敏性鼻炎患儿。通过检测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能明确诱发因素以便针对性回避。检查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家长应详细记录孩子日常接触物。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避免过度诊断。
5、影像学检查
鼻窦X线或CT检查适用于怀疑鼻窦炎的患儿,能清晰观察窦腔积液、黏膜增厚等情况。对于长期张口呼吸的儿童,头颅侧位片可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检查前家长需去除孩子颈部金属物品,婴幼儿可能需使用镇静剂。影像学检查具有辐射性,应在医生评估必要性后开展。
日常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鼻腔,避免接触冷空气及二手烟。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观察孩子睡眠是否出现打鼾、憋气等情况,记录症状发作频率和诱因。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减充血剂。
鼻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治疗鼻炎主要通过干扰素α2b喷雾剂、干扰素γ滴鼻液等剂型局部给药,适用于病毒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
1、干扰素α2b喷雾剂
干扰素α2b喷雾剂常用于病毒性鼻炎,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鼻黏膜水肿。该药物需冷藏保存,使用前清洁鼻腔,喷头避免接触鼻黏膜。可能出现短暂鼻腔灼热感,持续使用超过1周需复查。
2、干扰素γ滴鼻液
干扰素γ滴鼻液多用于过敏性鼻炎,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减少组胺释放。建议晨起用药,滴药后保持仰头姿势1分钟。与抗组胺药联用需间隔30分钟,妊娠期禁用。
3、联合生理盐水冲洗
干扰素治疗前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提高药物吸收率。冲洗后等待10分钟再给药,水温保持37℃为宜。慢性鼻炎患者可每日冲洗1次,急性期增至2次。
4、雾化吸入疗法
严重鼻塞患者可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药物粒径控制在3-5μm更易沉积于鼻窦。雾化时间10-15分钟/次,治疗后轻揉鼻翼促进药物扩散。避免进食后立即雾化。
5、免疫调节辅助
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可配合口服胸腺肽肠溶片增强干扰素疗效。用药期间监测血清IgE水平,疗程不超过3个月。合并鼻息肉者需先手术切除。
干扰素治疗期间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每日用温水蒸汽熏鼻2次,每次5分钟。饮食增加维生素A、锌元素摄入,如胡萝卜、牡蛎等。出现持续鼻出血或头痛应立即停药就医。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鼻内镜,预防性使用干扰素建议每年春秋季各用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