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外耳道耵聍是指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物质,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黏附异物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1、生理性耵聍
正常耵聍呈淡黄色片状或油性黏稠物,可随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耵聍腺分泌受遗传因素影响,部分人群可能分泌较旺盛但无须特殊处理。日常清洁建议用湿毛巾擦拭耳廓即可,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以免将耵聍推向深处或损伤鼓膜。
2、耵聍栓塞
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硬块堵塞外耳道时称为耵聍栓塞,可能与外耳道狭窄、炎症刺激或不当掏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确诊后可通过耵聍钩取出法或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处理,操作需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
3、继发感染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流脓、瘙痒等症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合并真菌感染时需配合克霉唑乳膏外用。
4、湿疹伴发
外耳道湿疹患者常合并耵聍分泌异常,表现为耳道皮肤红斑、脱屑伴渗出,可能与过敏体质或局部刺激有关。治疗需避免抓挠,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同时排查过敏原如洗发水、耳饰等接触物。
5、罕见并发症
长期未处理的耵聍栓塞可能诱发外耳道胆脂瘤,表现为持续性耳痛伴恶臭分泌物,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道,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防止进水。若出现听力骤降、剧烈耳痛或持续耳鸣等症状,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对于油性耵聍体质者,可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专业耳道清洁,不建议自行使用滴耳液软化耵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