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眼内异物伤的有什么临床表现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眼内异物伤的有什么临床表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眼内异物是一种特殊的眼外伤,较一般眼球旁穿通伤有更大的危害性。需要先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情况做一些相关的检查:1.X线检查法。2.CT检查。3.磁共振成像法(MRI)。4.超声探查法。5.化学分析法。确定诊断,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外伤史,特别是以锤敲击和爆炸致伤者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进一步的治疗,一般主要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定期的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劳累,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影响视力等情况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屈光度正常范围

儿童屈光度正常范围通常在+2.00至-0.50之间,具体数值因年龄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屈光度是衡量眼睛屈光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有助于判断视力发育是否健康。儿童屈光度的变化与眼球发育、用眼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定期检查屈光度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 1、年龄差异: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新生儿通常表现为远视,屈光度在+2.00至+3.00之间;6岁左右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屈光度在+0.50至-0.50之间。年龄差异主要与眼球发育速度有关,家长应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关注屈光度变化。 2、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屈光度异常。儿童阅读、写字或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适当距离和光线,避免眼睛过度疲劳。良好的用眼习惯有助于维持屈光度在正常范围内,预防近视或远视的发生。 3、遗传因素:屈光度异常可能与遗传有关。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屈光不正时,儿童出现屈光度异常的风险增加。家族中有屈光不正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屈光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视力问题。 4、环境因素:光线不足或过强可能影响屈光度。儿童在光线适宜的环境中学习或活动,避免长时间处于昏暗或强光照射下。环境光线对眼睛的调节功能有直接影响,合理的光线条件有助于维持屈光度正常。 5、定期检查:儿童屈光度应定期检查以监测变化。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通过定期检查,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儿童视力发育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儿童屈光度的正常范围与视力健康密切相关,家长应关注儿童的用眼习惯、环境和遗传因素,定期进行屈光度检查。合理的饮食搭配如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每天1-2小时的阳光照射,以及科学的护理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都有助于维持儿童屈光度在正常范围内,促进视力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