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脾动脉栓塞术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补液、抗感染治疗、影像学复查、调整栓塞材料等方式处理。脾动脉栓塞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吸收热、感染、栓塞后综合征、脾脓肿、其他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术后早期低热多与栓塞后组织坏死吸收有关,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贴,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2、调整补液
发热伴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需增加静脉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3、抗感染治疗
持续高热伴寒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进行血培养检查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若形成脾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并送脓液培养指导用药。严重感染需联合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强效抗菌药物。
4、影像学复查
发热超过72小时需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脾梗死范围扩大、脓肿形成或误栓其他器官。CT可见脾脏误栓时表现为楔形低密度影,胰腺误栓可出现淀粉酶升高。根据影像结果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5、调整栓塞材料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发热概率较高,可更换为聚乙烯醇微粒或微球等新型栓塞材料。对于反复发热患者,二次栓塞时可减少栓塞范围,保留部分脾脏功能。栓塞后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减轻炎症反应。
脾动脉栓塞术后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等补充营养。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意识改变等需立即返院就诊。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