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16天未退可能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警惕胆红素脑病等风险。黄疸持续不退可能与母乳性黄疸、感染、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建议立即就医评估胆红素水平及病因。
1、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并监测胆红素,必要时暂停母乳3天观察。
2、细菌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需进行血培养及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控制后黄疸可消退,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
3、ABO溶血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表现为贫血、肝脾肿大,需蓝光治疗,严重者需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4、胆道闭锁胆汁排泄障碍导致陶土色大便和直接胆红素升高,需超声检查确诊。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将导致肝硬化。
家长需每日记录黄疸范围变化,观察喂养及精神状态,避免阳光直射退黄。任何伴随嗜睡、拒奶、发热等情况须急诊处理。
小儿感冒发烧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1、布洛芬布洛芬为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退热镇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常见剂型有混悬液、颗粒剂、栓剂。
2、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为常用解热镇痛药,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退热,剂型包括滴剂、口服液、栓剂。
3、小儿氨酚黄那敏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可缓解感冒伴发的发热、鼻塞症状,剂型有颗粒剂、口服溶液。
4、小儿柴桂退热中成药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低热,具有发汗解表功效,剂型包括颗粒剂、口服液。
家长应定时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体温持续超过38.5℃或精神萎靡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