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急性荨麻疹中医治疗可通过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祛湿解毒、养血息风、扶正固本等方法缓解症状。急性荨麻疹多与风邪侵袭、湿热内蕴、气血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
风热型急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红色风团、灼热感,可选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消风散含荆芥、防风等成分,有助于疏散风热。患者可能因外感风热或饮食辛辣诱发,伴随瘙痒、发热等症状。避免抓挠皮肤,饮食宜清淡。
营卫不和型常见于体质虚弱者,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遇风加重,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调理。桂枝汤能调和营卫,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此类患者多因卫外不固导致风邪乘虚而入,需注意保暖,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湿热蕴肤型急性荨麻疹可见水肿性风团、渗出倾向,宜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化裁。茵陈蒿汤能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并重者。发病可能与潮湿环境、饮食肥甘有关,伴随口苦、尿黄等症状。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居住潮湿环境。
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转急性发作,表现为风团色淡、干燥脱屑,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饮子含当归、白芍等养血药材,有助于润燥止痒。患者可能因血虚生风或久病耗血导致病情反复,需避免过度洗浴,适当食用滋阴食物。
脾肺气虚型急性荨麻疹常见于儿童或体弱者,表现为风团色淡、易疲劳,可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补中益气汤能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发病多与脾胃虚弱、卫外不固相关,伴随食欲不振等症状。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治疗急性荨麻疹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海鲜、辛辣等发物,保持情绪稳定。急性发作期可用金银花、白鲜皮等中药煎汤外洗缓解瘙痒。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记录诱发因素,有助于辨证调方。恢复期可适当练习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肺心病可通过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常用中药有丹参、黄芪、葶苈子、茯苓、桂枝等。肺心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引起,中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具体证型使用。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适用于肺心病伴有胸闷、气短、口唇青紫等血瘀证表现者。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可扩张肺动脉,降低血管阻力。临床常用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片,但需注意出血倾向者慎用。
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适合肺心病气虚水肿证,表现为心悸、下肢浮肿、乏力。黄芪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常与防己、白术配伍使用。但阴虚火旺者需配伍养阴药。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痰饮壅肺证,见咳喘促、不能平卧。其有效成分葶苈子苷具有强心利尿作用,常与大枣配伍制成葶苈大枣泻肺汤,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茯苓健脾利水、宁心安神,适用于肺心病心脾两虚证,症见心悸失眠、纳差便溏。茯苓多糖可调节免疫功能,常与桂枝、白术组成苓桂术甘汤。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用量。
桂枝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用于肺心病阳虚水泛证,表现为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桂枝中的桂皮醛能扩张血管,多与甘草、附子配伍。阴虚阳亢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肺心病患者除中药治疗外,需严格戒烟限酒,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低盐饮食并控制每日饮水量。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明显时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冬季注意保暖,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