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影响骨代谢的激素主要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通过调节钙磷平衡、成骨与破骨细胞活性等机制参与骨代谢过程。
1、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由甲状旁腺分泌,通过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血钙浓度。该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骨吸收增强,长期异常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监测骨密度,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2、降钙素
降钙素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促进钙盐沉积。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能缓解骨痛并降低骨折风险。该激素与甲状旁腺激素共同维持血钙稳态。
3、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
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促进肠道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维持钙磷平衡。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软化症,临床常用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进行补充治疗。该激素需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4、性激素
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凋亡维持骨量,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是女性骨质疏松主因。睾酮对男性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性激素缺乏患者可考虑雌二醇片、十一酸睾酮胶丸等替代治疗。
5、糖皮质激素
长期大剂量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折风险。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联用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骨形成。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钙磷等矿物质,适量进行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健康。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骨密度,出现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服用激素者需特别关注骨代谢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