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踝骨骨折后可通过合理制动、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促进恢复。踝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4-6周。避免过早负重行走,防止骨折端移位。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医生确认骨折愈合稳定后可逐步解除固定。
每日补充800-10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豆腐、西蓝花等食物获取。同时增加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适量食用深海鱼、蛋黄等。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选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吸烟饮酒,限制咖啡因摄入。
拆除固定后开始被动关节活动,使用弹力带进行踝泵运动、内外翻训练。疼痛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包括提踵练习、平衡垫训练等。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康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超短波治疗有助于消除软组织肿胀,每次15分钟。拆除固定后可采用蜡疗软化关节囊,红外线照射缓解僵硬。脉冲电磁场治疗对延迟愈合的骨折有促进作用,需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口服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回流。骨折中后期配合接骨七厘片促进骨痂形成,碳酸钙D3片补充矿物质。存在骨质疏松者需使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合并韧带损伤时可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康复期间保持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牛筋等食物。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使用专用踝关节枕保持功能位。避免剧烈跑跳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加剧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不可擅自增加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