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主要有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四个方面。
1、病理改变: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膜性肾小球肾炎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2、发病机制:系膜增生型多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代谢异常有关;膜性肾病主要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3、临床表现:系膜增生型常见血尿伴蛋白尿;膜性肾病以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血尿相对少见。
4、治疗方式:系膜增生型轻症可观察或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膜性肾病多需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病例需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
两种肾炎均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血压和蛋白摄入,具体治疗方案需肾活检后由肾内科医生制定。
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反复发热、皮肤瘀斑、面色苍白、淋巴结肿大。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早期乏力→进展期出血倾向→终末期器官浸润。
1. 反复发热约半数患儿以不明原因发热起病,多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感染有关。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应及时完善血常规检查。
2. 皮肤瘀斑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四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或大片瘀斑,轻微磕碰后症状加重。家长发现孩子异常淤青需警惕,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
3. 面色苍白进行性贫血导致眼睑、甲床苍白,伴随活动后气促。家长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输血支持治疗。
4.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超过2厘米需重视,可能伴随肝脾肿大。家长触摸淋巴结时注意记录大小、硬度及增长情况。
建议家长定期记录症状变化,避免接触化学制剂,确诊后需配合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并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