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有恶心想吐表情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有恶心想吐表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出现恶心想吐表情可能与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喂养不当

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奶量过多可能导致新生儿吞咽空气或胃部过度充盈。表现为吐奶频繁、进食后哭闹,面部出现皱眉、咧嘴等类似恶心的表情。家长需采用45度角斜抱姿势喂奶,喂食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控制单次喂奶量在30-60毫升。

2、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引发胃内容物反流。典型症状包括进食后呛咳、弓背挣扎,呕吐物含奶块或酸味液体。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睡眠时保持30度斜坡卧位。

3、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胃肠炎,伴随发热、腹泻水样便。呕吐物可能呈黄绿色,出现脱水征象如囟门凹陷。需化验大便常规,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4、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右上腹可触及橄榄形包块。超声检查可确诊,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前需禁食并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

5、颅内压增高

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可能导致喷射性呕吐伴前囟膨隆、嗜睡或惊厥。需急诊行头颅CT检查,确诊后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此类情况需立即送医。

家长应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强行喂食。保持新生儿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后用小勺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若出现呕吐物带血、持续拒奶、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日常注意奶具消毒,母亲饮食避免油腻,哺乳期母亲慎用可能影响乳汁成分的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脱皮需要抹油吗

新生儿脱皮可通过涂抹润肤油、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度清洁等方式护理。新生儿脱皮通常由皮肤屏障未完全发育、外界环境干燥、出生后胎脂脱落等原因引起。 1、涂抹润肤油:新生儿皮肤屏障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脱皮现象。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润肤油,如凡士林婴儿润肤油或强生婴儿润肤油,涂抹于脱皮部位,帮助锁住水分,减少皮肤干燥和脱皮。 2、保持皮肤湿润:新生儿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洗澡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 3、避免过度清洁:新生儿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有助于保护皮肤屏障。避免频繁使用肥皂或清洁剂,每周使用1-2次温和的婴儿沐浴露即可。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脱皮现象。 4、选择合适衣物:新生儿皮肤敏感,衣物的材质和质地会影响皮肤健康。选择纯棉、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化纤或粗糙材质。衣物清洗时使用无香料、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洗衣液,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5、观察皮肤变化:新生儿脱皮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伴随红肿、瘙痒或渗液等症状,需警惕皮肤感染或过敏。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或外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 新生儿脱皮期间,家长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杏仁等,有助于促进皮肤健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定期为新生儿进行皮肤护理,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