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输尿管反流手术怎么做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输尿管反流手术怎么做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输尿管反流手术方式主要有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内镜下注射治疗、腹腔镜手术等。输尿管反流可能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发育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

1、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通过重新建立膀胱与输尿管的连接结构来纠正反流。手术需切开膀胱,将输尿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壁内,形成更长的黏膜下隧道以增强抗反流能力。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排尿困难或血尿,需留置导尿管1-3天。该术式适用于中重度反流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成功率较高。

2、内镜下注射治疗

内镜下注射治疗通过膀胱镜将填充剂注入输尿管开口下方黏膜层。常用填充剂包括透明质酸复合物或聚糖酐凝胶,通过增加组织体积改善输尿管闭合功能。该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适合轻度反流患儿,但存在填充剂吸收导致复发可能,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效果。

3、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通过腹部小切口完成输尿管再植,具有视野清晰和创伤小的优势。术中需游离输尿管下段并重建膀胱黏膜下隧道,使用可吸收缝线固定。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但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出现气腹相关并发症。适用于需微创治疗且反流程度较轻的成年患者。

4、开放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通过下腹部切口直接暴露膀胱进行输尿管再植,适用于解剖复杂或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畸形者。手术需切开膀胱肌层形成足够长度的黏膜下隧道,术后需留置膀胱造瘘管。恢复期较长但效果稳定,多用于反复感染导致肾瘢痕形成的重度病例。

5、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利用机械臂系统完成精细操作,具有三维视野和震颤过滤功能。手术步骤与腹腔镜类似但精确度更高,特别适合儿童等需精细操作的情况。设备成本较高且需专业培训,术后可能出现端口部位疼痛或尿潴留,但长期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相当。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以预防尿路感染。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出现发热或持续腰痛需及时就诊,饮食注意限制高草酸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酸化尿液。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片等预防性抗生素,定期随访膀胱造影评估手术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治疗膀胱癌早期

膀胱癌早期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灌注化疗、卡介苗膀胱灌注免疫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放射治疗等方式治疗。膀胱癌早期通常由长期吸烟、职业接触化学物质、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盆腔放射治疗史等原因引起。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常见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膀胱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患者。手术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膀胱镜。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尿频等症状,通常1-2周内缓解。

2、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灌注化疗常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进行,可降低肿瘤复发概率。常用药物包括吡柔比星注射液、羟基喜树碱注射液、丝裂霉素注射液等。药物直接灌注到膀胱内,对局部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全身副作用较小。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多数在停药后缓解。

3、卡介苗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卡介苗膀胱灌注免疫治疗适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卡介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尿频、血尿等不良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该疗法需要维持灌注1-3年,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膀胱肌层或多发复发的患者。手术需切除整个膀胱及周围淋巴结,男性患者同时切除前列腺,女性患者可能切除子宫和部分阴道。术后需要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可选择回肠代膀胱术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和肾功能。

5、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作为早期膀胱癌的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患者的替代方案。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抑制其生长繁殖。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通常采用分次照射,总疗程4-6周。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癌早期患者治疗后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中的致癌物质。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按医嘱定期复查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