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骨折不疼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与神经损伤、骨折类型或个体痛觉差异有关。骨折后疼痛感受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因骨折端稳定、轻微骨裂或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无明显疼痛。
骨折后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无绝对关联。稳定性骨折如青枝骨折、压缩性骨折或骨裂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肿胀或活动受限,疼痛感轻微甚至缺失。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小梁微骨折或椎体压缩骨折时,疼痛信号传导减弱可能导致无痛表现。某些特殊部位骨折如腕舟骨骨折、股骨颈骨折早期因血供破坏或神经分布稀疏,疼痛感知可能延迟出现。
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瘤、骨转移癌导致的骨折,因肿瘤侵蚀破坏神经末梢可能表现为无痛性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因感觉传导通路中断,骨折后可能完全无痛觉。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下肢骨折可能因神经敏感性下降而疼痛不明显。某些镇痛药物长期使用或心理因素如应激状态,也可能掩盖骨折疼痛症状。
无论是否疼痛,骨折后均需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避免患肢负重,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防止二次损伤。恢复期需保证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骨痂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