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验血里说的标本溶血是什么意思

| 1人回答 | 9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验血里说的标本溶血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标本溶血是指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破裂,导致血浆或血清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的现象。标本溶血可能由采血操作不当、样本储存条件不佳、运输过程震荡等原因引起,可能影响部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血操作不当是标本溶血最常见的原因。使用过细的针头、抽血速度过快、采血时反复穿刺血管等操作可能导致红细胞机械性破裂。样本储存条件不佳也会导致溶血,血液样本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红细胞膜稳定性下降容易破裂。运输过程震荡会使血液样本受到剧烈摇晃,红细胞在离心力作用下破裂。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红细胞本身脆性增加,采血后更容易发生溶血。部分药物如磺胺类、奎宁等可能改变红细胞膜结构,增加溶血概率。

标本溶血会影响多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释放的血红蛋白会干扰比色法检测项目如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远高于血浆,溶血会导致血钾检测结果假性升高。溶血还可能影响酶类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测定。对于凝血功能检测,溶血会释放红细胞内促凝物质,导致凝血时间测定异常。免疫检测项目如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也可能因血红蛋白干扰出现偏差。

发现标本溶血后应根据检验项目重要性决定是否重新采血。对于血常规、血型等受溶血影响较小的项目可正常检测。生化检测中血糖、尿素氮等受溶血影响较小的项目也可进行。对于血钾、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等易受溶血干扰的项目,建议重新采集标本。临床医生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应结合标本质量综合判断,必要时复查确认。检验科发现溶血标本应及时与临床沟通,避免错误结果误导诊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脐带血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吗?

脐带血可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适用性。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合适骨髓供体的患者。

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可通过移植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对于儿童或体重较轻的成人患者,脐带血移植的成功概率较高,因单份脐带血的干细胞数量通常能满足其需求。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匹配程度越高,排斥反应风险越低。脐带血移植的优势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对骨髓移植更低,但造血重建速度较慢,感染风险期可能延长。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若无法获得全相合骨髓供体,脐带血可作为替代选择。但成人患者因体重较大,单份脐带血干细胞数量可能不足,需考虑双份脐带血移植或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部分患者可能因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需长期随访监测并发症。此外,脐带血移植对配型要求相对宽松,允许部分位点不匹配,扩大了供体来源。

脐带血移植后需密切监测血象恢复情况,预防感染和出血。日常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病原体,饮食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移植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或植入失败,需定期复查骨髓象和嵌合状态。建议患者在专业血液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移植方案,并严格遵循术后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