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脑积水手术方法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脑积水手术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脑积水手术方法主要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外引流术等。脑积水通常由先天性畸形、感染、出血、肿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头围增大、前囟膨隆、呕吐等症状,需根据病因及病情选择适宜术式。

1、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将分流管一端置入脑室,另一端经皮下隧道引至腹腔,通过阀门调节脑脊液引流。适用于多数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尤其合并颅内压增高者。手术需注意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需定期复查分流系统功能。常用分流管如可调压分流管、抗虹吸分流管等。

2、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

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通过神经内镜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使脑脊液绕过梗阻部位流入基底池。适用于导水管狭窄等非交通性脑积水,具有无需植入异物、并发症少等优势。术后可能出现造瘘口闭合、发热等情况,需监测头围及影像学变化。

3、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置入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至腹腔,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者。手术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脑膜炎,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移位。该术式对脑室形态改变较小,但可能引发神经根刺激症状。

4、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室-心房分流术将脑脊液引流至右心房,适用于腹腔条件不佳或多次腹腔分流失败患儿。手术需精确控制导管长度以防心脏损伤,长期可能引发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及血液检查监测导管功能。

5、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外引流术通过颅骨钻孔放置外引流管临时降低颅内压,常用于急性脑积水或术前过渡治疗。需严格管理引流高度及速度,防止过度引流或气颅。外引流管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后续需转为永久性分流手术。

术后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分流管路径皮肤。定期监测头围、前囟张力及神经发育情况,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查。饮食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恢复。避免剧烈跑跳或头部撞击,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术后1年内每3-6个月需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分流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肚子有虫自测法

小孩肚子有虫可通过观察症状、检查粪便、留意夜间行为、关注营养状况、进行皮肤测试等方式自测。 1、观察症状:小孩肚子有虫时,常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可能导致小孩对食物兴趣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恶心呕吐多与肠道寄生虫刺激有关。 2、检查粪便:通过观察小孩粪便,可以发现寄生虫的成虫或虫卵。粪便中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色线状物,如蛔虫或蛲虫。虫卵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定期检查粪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寄生虫感染。 3、留意夜间行为:小孩夜间磨牙、肛门瘙痒、睡眠不安可能是寄生虫感染的信号。磨牙可能与蛔虫感染有关,肛门瘙痒常见于蛲虫感染,睡眠不安可能与寄生虫活动引起的肠道不适有关。夜间行为异常应引起家长重视。 4、关注营养状况: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小孩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发干枯、发育迟缓等症状。寄生虫吸收宿主营养,影响小孩生长发育。定期评估小孩营养状况,有助于发现潜在寄生虫感染。 5、进行皮肤测试:部分寄生虫感染可通过皮肤测试辅助诊断。如蛔虫感染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红斑,蛲虫感染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红肿。皮肤测试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小孩肚子有虫时,家长应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鼓励小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适量运动如散步、跳绳,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感染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