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通常算低血压。低血压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晕厥等症状。
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健康成年人的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可视为低血压,但部分人群如运动员或长期低血压者可能无明显不适。老年人血压低于100/70毫米汞柱时可能出现症状。孕妇血压较孕前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时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青少年血压低于同龄人正常值下限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者,可能与遗传相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继发性低血压可能由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引起。严重低血压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引发休克等危急情况。
建议低血压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少量多餐避免餐后低血压。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头晕或晕厥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监测血压变化并记录症状发作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大姨妈推迟13天可能与服药有关,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月经推迟通常由内分泌失调、妊娠、药物影响、精神压力或疾病等因素引起。
部分药物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常见可能影响月经的药物包括紧急避孕药、抗抑郁药、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或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或脱落异常。药物引起的月经推迟通常在停药后1-3个月经周期内逐渐恢复。
除药物因素外,精神紧张、过度节食、剧烈运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情况也可导致月经推迟。妊娠是育龄期女性停经的首要原因,需优先排除。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可能导致闭经,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记录近期用药情况,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若排除妊娠后月经持续推迟超过3个月,或伴随头痛、视力改变、泌乳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或内分泌科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超声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豆制品、坚果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但不宜过量补充外源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