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10岁儿童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可能伴有发热,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是儿童胃肠炎的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水样腹泻、低热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防止脱水。
2.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脓血便、高热。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细菌性胃肠炎患儿应隔离处理,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
3. 饮食不当
进食生冷、变质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引发非感染性胃肠炎,症状较轻且无发热。建议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尝试米汤、馒头等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胃肠。
4.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营养不良。需通过粪便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等驱虫药。家长需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5. 药物刺激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胃肠炎,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记录患儿用药史,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
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腹部保暖。恢复期饮食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优先选择粥类、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补充足够水分,可适量饮用苹果汁补充电解质。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时,家长须立即带孩子就医。痊愈后仍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街头摊贩售卖的生冷食品,定期对儿童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儿童肾积水早期症状主要有排尿异常、腹部肿块、反复尿路感染、生长发育迟滞、血尿等表现。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畸形、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超声、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确诊。
1、排尿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尿流变细等症状。这与尿路梗阻导致膀胱排空不全有关,部分患儿会伴随排尿时哭闹。家长需观察记录排尿次数和尿量,避免强迫排尿。若合并发热需警惕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检查。
2、腹部肿块
积水肾脏体积增大时可在侧腹部触及光滑包块,多见于婴幼儿。肿块质地中等且位置固定,触诊时患儿可能出现不适反应。家长发现异常包块时不可按压,应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性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常见病因。
3、反复尿路感染
由于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患儿可能反复出现发热、尿液浑浊、排尿疼痛等症状。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需进行尿培养指导用药。家长应注意会阴清洁,鼓励多饮水。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
4、生长发育迟滞
长期肾积水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标准。这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慢性酸中毒有关。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必要时进行肾功能评估。重度积水患儿可能需行肾盂成形术解除梗阻。
5、血尿
部分患儿可见肉眼血尿或镜下红细胞增多,多因积水肾脏黏膜血管破裂所致。剧烈运动可能诱发症状加重。家长发现血尿应避免恐慌,及时留取尿标本送检。排除结石因素后,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色腙片等止血药物。
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泌尿系统体检,尤其有先天性畸形家族史者更需重视。日常保证足量饮水,避免憋尿,注意观察排尿颜色和频率。出现持续发热、呕吐、腰痛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严重肾积水可能需留置双J管引流或手术治疗。饮食上适当限制高盐高蛋白摄入,维持出入量平衡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