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寄生虫病会发烧吗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寄生虫病会发烧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寄生虫病可能会引起发热,具体是否出现发热与寄生虫种类、感染部位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常见可能引起发热的寄生虫病有疟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弓形虫病、丝虫病等。

1、疟疾

疟原虫感染导致的疟疾是寄生虫病中发热最典型的代表。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时会释放致热原,引发周期性高热、寒战,体温可超过40摄氏度。间日疟患者通常每48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可能出现持续高热。确诊需通过血涂片镜检疟原虫,治疗可选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磷酸氯喹片等抗疟药物,同时需对症处理高热症状。

2、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肠道或肝脏时可能引起发热。肠阿米巴病急性期可出现低热伴腹泻,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常见弛张热,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伴有肝区疼痛。甲硝唑片是首选治疗药物,严重肝脓肿可能需要穿刺引流。发热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在尾蚴侵入皮肤2-6周后会出现发热反应,体温可逐渐升至39-40摄氏度,伴有荨麻疹和肝脾肿大。这种发热与虫卵沉积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吡喹酮片是特效治疗药物,发热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4、弓形虫病

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弓形虫多无症状,但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出现长期低热。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可表现为持续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治疗选用磺胺嘧啶片联合乙胺嘧啶片,孕妇感染需特别关注胎儿风险。发热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

5、丝虫病

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感染急性期会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伴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痛。发热与成虫代谢产物引发的过敏反应有关。治疗主要使用枸橼酸乙胺嗪片,急性期需抬高患肢减轻淋巴水肿。慢性期患者可能出现乳糜尿等并发症。

预防寄生虫病发热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鱼类,接触疫水时做好防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流行病学史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测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寄生虫感染后需规范用药,发热期间保持充足休息,适量增加水分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铜钱癣是什么引起的

铜钱癣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环境潮湿、接触感染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皮肤护理、增强免疫力、环境调节、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方式治疗。 1、真菌感染:铜钱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这类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治疗上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1%、特比萘芬乳膏1%、酮康唑乳膏2%,每日涂抹2-3次,持续2-4周。 2、皮肤屏障受损:皮肤表面的微小损伤或干燥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建议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如含有尿素或乳酸的保湿产品,每日涂抹1-2次,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3、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下降时,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铜钱癣。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如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环境潮湿:潮湿的环境是真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夏季或雨季。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使用除湿机或空调调节湿度,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衣物。 5、接触感染源: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共用毛巾、衣物等物品可能导致真菌传播。建议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定期清洗和消毒毛巾、衣物等。 铜钱癣的治疗和预防需结合多种措施,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更换和清洗个人物品。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