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鼻衄与鼻出血的区别

|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鼻衄与鼻出血的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鼻衄与鼻出血在医学上并无本质区别,均指鼻腔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鼻衄是医学术语,常用于专业场合;鼻出血则是通俗表达,更贴近日常生活。两者在症状、原因及处理方式上完全一致,仅称呼不同。
1、原因:鼻衄或鼻出血可能由鼻腔干燥、外伤、高血压、血液疾病等因素引起。鼻腔干燥多见于秋冬季节,外伤如挖鼻或撞击,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增加,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均可导致出血。
2、症状:鼻衄或鼻出血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流血,可能伴有鼻塞、头痛等症状。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可能引起贫血或休克。
3、处理:轻微鼻衄可通过按压鼻翼、冷敷前额等方式止血。保持头部直立,避免仰头,防止血液流入咽喉。若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长,需及时就医。
4、预防: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或用力擤鼻。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血液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秋冬季节可使用加湿器,减少鼻腔干燥。
5、就医:若鼻衄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需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检查、血液检测等,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日常护理中,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外伤、控制血压是预防鼻衄的关键。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增强血管弹性。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若鼻衄反复发作,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睡觉经常打呼噜怎么办

孩子睡觉打呼噜可通过调整睡姿、控制体重、治疗过敏、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打呼噜通常由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肥胖、鼻塞、过敏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姿:仰卧时舌头和软腭容易后坠阻塞气道,导致打呼噜。建议让孩子侧卧睡觉,使用侧睡枕或毛巾卷垫在背后帮助保持侧卧姿势。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以免颈部弯曲加重气道阻塞。 2、控制体重:肥胖是儿童打呼噜的常见原因,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跳绳、跑步等。 3、治疗过敏:过敏性鼻炎会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引起鼻塞和打呼噜。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l/次、孟鲁司特钠颗粒4mg/次,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4、手术干预: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打呼噜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通过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解除气道阻塞,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5、改善环境:空气干燥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打呼噜。保持卧室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定期清洁床上用品,避免灰尘积聚。睡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 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孩子睡眠情况,如出现呼吸暂停、频繁惊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增强免疫力。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减少扁桃体发炎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