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调整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注射等方式治疗。低血糖通常由降糖药物过量、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饮酒过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发生低血糖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蜂蜜等快速升糖食物,随后补充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日常需规律进餐,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类食品。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或延迟进食。
意识清醒者可服用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15分钟后复测血糖。葡萄糖片能快速被肠道吸收,较普通食物升糖效果更显著。若反复发生低血糖,需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严重低血糖伴意识障碍时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后续以5%-10%葡萄糖溶液维持滴注。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血糖,警惕反跳性高血糖。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敏感,延误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脑损伤。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需重新评估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尤其需注意磺脲类药物的蓄积作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减慢,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建议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优化给药方案。
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可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该措施适用于严重低血糖的院前急救,但对酒精性或肝源性低血糖效果有限。注射后需尽快进食防止血糖再次下降。
预防低血糖需规律监测血糖,运动前后适当加餐,避免空腹饮酒。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低血糖识别方法,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若频繁发作不明原因低血糖,需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所有降糖治疗方案调整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