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吃奶后吐奶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吃奶后吐奶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许瑞英
许瑞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吃奶后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控制进食速度、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喂养姿势不当

喂奶时婴儿头部位置过低或平躺易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

2. 进食过快

奶流量过大或婴儿饥饿时急促吸吮会导致吞入过多空气,家长需选择合适奶嘴孔洞,采用间断喂养方式。

3. 胃食管反流

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全、胃排空延迟有关,通常表现为频繁吐奶、哭闹不安。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铝碳酸镁、多潘立酮等药物。

4. 牛奶蛋白过敏

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常伴随湿疹、腹泻等症状。建议家长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医生可能推荐使用蒙脱石散、酪酸梭菌、西替利嗪等药物。

家长需记录吐奶频率和性状,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保持婴儿上半身抬高体位,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体重不增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发抖打颤怎么回事

新生儿发抖打颤可能由体温调节不成熟、低血糖、低钙血症、新生儿惊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喂养、血糖监测、补钙治疗、抗惊厥药物等方式干预。

1. 体温调节不成熟: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寒冷刺激易引发肌肉震颤。建议家长保持室温恒定,采用襁褓包裹,无须特殊用药。

2. 低血糖:

喂养不足或母亲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糖低于正常值。家长需及时哺乳,医生可能建议静脉注射葡萄糖,常用药物包括葡萄糖注射液。

3. 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发血钙降低。表现为手足搐搦伴喉痉挛,需遵医嘱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配合维生素D滴剂。

4. 新生儿惊厥:

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节律性肢体抽动。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使用苯巴比妥注射液等抗惊厥药物。

日常注意记录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过高,发现异常抖动应立即儿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