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正常人会突然得乙肝吗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正常人会突然得乙肝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常青
周常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正常人通常不会突然感染乙肝,乙肝的传播主要与接触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例如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性接触等。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避免高风险行为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感染途径分析
乙肝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以下途径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母亲在分娩时易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这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血液传播:输血、拔牙、纹身或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等,都可能接触到含乙肝病毒的血液,从而感染。
性传播: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会增加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
密切接触:如果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日用品,也可能引起传播。
2、发病原因分析
正常人感染乙肝通常由以下因素引起:
未接种疫苗: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较易感染乙肝病毒。
免疫功能差:患有免疫相关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更易感染。
意外暴露:如被污染的针头误伤、手术或美容项目操作不当等。
3、预防与管理措施
预防乙肝的首要措施是远离传播途径,并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成功可提供95%以上的保护,特别是新生儿和高危人群应确保及时接种。
避免高风险行为:如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和牙刷,进行安全性行为等。
注意卫生与安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牙齿护理等,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接触。
定期体检: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管理感染风险。
乙肝虽不能通过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传播,但易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感染。接种疫苗、注意生活卫生安全是保护正常人免受乙肝威胁的关键方法。如果怀疑已接触过乙肝病毒,应尽早就医接受HBsAg和抗体检测,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6岁以上还需不需要打乙肝

6岁以上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通常在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乙肝抗体滴度不足或属于高风险人群时,接种乙肝疫苗是必要的。 1、为什么6岁以上可能还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会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以及密切接触传播。大多数儿童在出生后三次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获得长期甚至终生的免疫力,但部分个体可能因为未按时完成全程接种、免疫力低下或抗体水平下降,导致对乙肝病毒的抵御能力不够。高风险人群如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或暴露于高危环境中的人,也仍需额外接种疫苗以增强保护效果。针对6岁以上的儿童或人群,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是否需追加接种。 2、如何判断6岁以上是否需要补种乙肝疫苗 判断是否需要补种,可通过查验乙肝表面抗体水平HBsAb来明确。如果抗体呈阳性且滴度达到10、mIU/mL以上,通常具有免疫保护力,不需要补种。如果滴度低于此值或呈阴性,则建议补种乙肝疫苗。同时,对于那些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人群,或有特殊暴露风险的人群,应咨询专业医生以决定是否补种。 3、接种方案的 对于需要补种乙肝疫苗的6岁以上儿童或成人,通常有以下接种方案: 1常规全程接种法:按照0-1-6个月的时间间隔,接种3针标准剂量疫苗; 2加速免疫法:对于暴露于高风险环境者,可在0-1-2个月接种3针,并在12个月后再补种第4针; 3单针加强法:若抗体水平低但仍有部分免疫,医生可能建议补打一针疫苗。 以上接种方案需根据乙肝表面抗体和当地卫生机构的规范予以评估和选择。 4、日常预防乙肝感染的其他措施 除了疫苗接种,加强日常防护亦非常重要。家庭中如有乙肝患者,应避免共用易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医疗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教育儿童避免不必要的直系血亲暴露行为,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乙肝的预防是一项长期且全社会的任务。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或人群,如果抗体水平不足或属于高风险人群,应在医生建议下尽早补种乙肝疫苗,这既能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