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被蜈蚣蜇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局部冷敷、消毒处理、药物止痛、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蜈蚣毒液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或过敏反应,严重时需医疗干预。
1、冲洗伤口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蜇伤部位10-15分钟,有助于稀释毒液并减少皮肤残留。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毒液扩散。若伤口位于四肢,可适当制动以减少血液循环加速导致的症状加重。
2、局部冷敷
采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于患处5-1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一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毒液吸收,同时缓解肿胀和灼痛感。注意避免冻伤,冷敷物需用清洁布料隔开皮肤。
3、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溶液或75%医用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伤口,每日2-3次预防感染。若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保持创面干燥。过敏体质者消毒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新发症状。
4、药物止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外用利多卡因凝胶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过敏反应需使用氯雷他定片。禁止自行切开伤口排毒,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前需严格咨询医生。
5、就医评估
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全身皮疹等全身症状,或伤口持续溃烂超过3天时,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医疗处置可能包括抗蛇毒血清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接种等专业治疗。
被蜈蚣蜇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饮食宜清淡并多饮水促进代谢。观察期间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检查伤口周围是否出现红线等感染征象。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衣物和封闭式鞋袜,翻动石块或朽木时使用工具防护。若既往有严重过敏史,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以备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