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血压在200以上有什么危害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压在200以上有什么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韩千叶
韩千叶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压在200以上可能有高血压亚急性病、动脉结构和功能受损、增加心脏压力负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等危害。1、高血压亚急性病:可并发一系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危重疾病。2、动脉结构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甚至导致患者猝死。3、增加心脏压力负荷: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导致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加重,导致稳定型冠心病进展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心肌梗死。使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进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引起急性肺水肿。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可导致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或进一步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猝死等。当血压为200/120mmhg时,应采取积极的降压治疗以控制血压并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和限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冠心病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是什么

冠心病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1、斑块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延缓斑块形成。 2、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逐渐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狭窄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通过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瑞舒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40mg,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血管狭窄风险。 3、斑块破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使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4、炎症反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炎症反应使斑块更容易破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0.5mg、甲氨蝶呤10mg,可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5、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随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这些代谢异常进一步增加冠心病风险。通过综合干预,如控制血糖、血压,可改善代谢异常,降低冠心病发生概率。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饮食上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