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圆锥角膜不治疗可能导致视力持续下降、角膜变薄穿孔、急性角膜水肿等后果,严重时需角膜移植。病情发展通常经历角膜轻度变形、不规则散光加重、角膜瘢痕形成三个阶段。
1、视力下降早期角膜前凸导致不规则散光,裸眼视力进行性下降,框架眼镜矫正效果逐渐变差,需使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延缓进展。
2、角膜穿孔晚期角膜中央过度变薄可能自发破裂,表现为突发眼痛、流泪及视力骤降,需紧急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3、急性水肿后弹力层破裂导致角膜基质层水肿,出现视物模糊伴光晕现象,可通过角膜交联手术联合绷带镜治疗。
4、移植风险终末期角膜瘢痕形成后光学矫正无效,移植术后存在排斥反应风险,需长期使用环孢素滴眼液等免疫抑制剂。
建议定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避免揉眼等机械刺激,进展期患者可考虑角膜胶原交联术稳定病情。
屈光度数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50D至+0.50D之间,实际数值可能受到年龄、用眼习惯、遗传因素、眼部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年龄儿童眼球发育阶段可能出现生理性远视,成年后逐渐趋于正视,中老年人因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可能向远视偏移。
2、用眼习惯长期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暂时性近视漂移,户外活动不足与近视发展存在相关性。
3、遗传因素父母有高度近视史者,子女出现屈光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眼轴长度遗传特性有关。
4、眼部疾病圆锥角膜可能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屈光波动,这两种情况需通过角膜地形图和眼底检查确诊。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专业验光检查,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阅读时保持30厘米用眼距离,出现视物模糊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