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留置针穿刺疼痛感可能由穿刺技术差异、导管材质刺激、局部炎症反应、个体痛觉敏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穿刺手法、选择合适导管、局部冷敷、药物镇痛等方式缓解。
1、穿刺技术差异留置针较粗的针芯和双壁结构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更大,操作时建议采用30-40度角快速穿刺,减少组织牵拉。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
2、导管材质刺激聚氨酯导管可能引发血管内膜刺激反应,表现为穿刺点持续灼痛。可更换特氟龙材质导管,必要时使用氟比洛芬贴剂缓解炎症。
3、局部炎症反应导管留置可能引发机械性静脉炎,伴随红肿热痛。早期可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严重时需拔除导管并口服布洛芬。
4、痛觉敏感差异疼痛阈值较低者更易出现穿刺痛,儿童患者建议家长配合分散注意力,成人可预先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预期性疼痛。
穿刺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定期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出现持续疼痛或皮肤发白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小孩身体发热但额头不热可能与测量误差、环境温度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差异或感染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结合腋温或肛温复测并观察伴随症状。
1. 测量误差额温枪受角度距离影响可能出现偏差,家长需按说明书规范操作,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若仍异常建议改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 环境干扰剧烈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额头出汗散热快,可能导致体表温度不均,家长需让孩子静息15分钟后在阴凉处复测体温。
3. 循环差异手足心发热而额头凉可能与末梢血管扩张有关,可观察是否伴随食欲减退,必要时检测血常规排除贫血等基础疾病。
4. 感染因素部分病毒感染如幼儿急疹早期可表现为躯干发热而头部温度正常,家长需关注是否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体征,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保持室内通风,适量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包裹衣物,若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