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输血一般需要1-4小时输完,具体时间与输血量、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输血速度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成年人常规速度为每小时200-300毫升。若输注红细胞悬液200毫升,通常需要1-2小时;输注400毫升全血约需2-3小时。对于心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需降低输注速度至每小时1-2毫升/公斤体重,此时400毫升血液可能需要3-4小时输完。血小板或血浆制品因性质特殊,输注速度较快,单袋血小板约需30-60分钟。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寒战、发热等输血反应需立即暂停。输血器需每4小时更换,同一袋血液输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以防细菌污染。
输血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瘦肉等,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输血后1周内避免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有输血史者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既往输血反应情况。
被狗咬伤但未出血通常需要根据伤口暴露程度决定是否接种疫苗,皮肤无破损且未接触动物唾液时可暂不接种,存在表皮破损或唾液接触则需立即处理。狂犬病病毒可通过黏膜或微小伤口侵入,及时评估暴露等级是关键。
皮肤完整且无唾液接触的咬伤属于I级暴露,感染风险极低,彻底清洗后无须接种疫苗。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观察动物10日内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期间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若动物健康且已接种疫苗,可进一步降低担忧。
表皮擦伤、划痕或唾液接触黏膜属于II级暴露,必须接种狂犬疫苗。即使未见明显出血,病毒仍可能通过真皮层毛细血管入侵。需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后续4针注射。伤口处理需遵循"冲洗-消毒-免疫"三步原则,深部伤口还需评估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该标准。
被流浪犬、野生动物咬伤或无法追踪动物状态时,无论是否出血均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有效治疗手段。疫苗接种是唯一预防措施,我国采用"2-1-1"或5针法两种程序,全程接种后可产生持久抗体。日常需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教育儿童不要挑逗宠物,饲养犬猫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