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慢性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规律用药、情绪管理和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1、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2、规律用药: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不可擅自停药。
3、情绪管理:焦虑紧张可能诱发肠易激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
4、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肠镜或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监测黏膜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可适当补充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及发酵食品,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散步等轻度活动。
假膜性肠炎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1. 腹泻假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水样或黏液样腹泻,可能伴有恶臭,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2. 腹痛患者常出现下腹部绞痛或压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严重时腹痛持续存在。
3.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提示可能存在全身炎症反应。
4. 脱水频繁腹泻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
假膜性肠炎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