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药材

治疗胃痛可以艾灸什么部位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治疗胃痛可以艾灸什么部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杰
王杰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胃痛可通过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神阙穴等部位缓解症状。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中脘穴:

位于脐上四寸,属任脉穴位,艾灸该穴有助于缓解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适用于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型胃痛。

2、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穴位,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改善胃痉挛、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3、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艾灸能调节胃肠蠕动,对恶心呕吐伴随的胃痛效果显著。

4、神阙穴:

即肚脐中央,艾灸此处可温补脾肾阳气,适合长期脾胃虚弱导致的隐痛,但需注意避免烫伤。

艾灸前后应避免空腹或过饱,若出现灼热感异常或症状加重须立即停止。反复发作的胃痛需完善胃镜检查排除溃疡等器质性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虚湿盛湿气重最好的中成药

脾虚湿盛湿气重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四君子汤、二陈汤等中成药调理,需结合舌脉辨证用药。

1、参苓白术散

含人参、茯苓等成分,适用于脾虚湿盛伴食欲不振者。可改善大便溏稀症状,需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2、香砂六君丸

由木香、砂仁等组成,针对脘腹胀满的湿阻气滞证。可能出现口苦症状,孕妇慎用。

3、四君子汤

基础补脾方剂,适合神疲乏力的单纯脾虚证。与祛湿药联用效果更佳,需持续调理较长时间。

4、二陈汤

燥湿化痰经典方,针对舌苔厚腻的痰湿证。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可配合健脾药使用。

建议配合薏苡仁粥等食疗,避免久处潮湿环境,适度运动促进水湿代谢,症状持续需复诊调整用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