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非典是如何消失的?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非典是怎么消失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苏藤良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通过国家组织医务人员积极隔离传染源治疗,有效的控制了非典的流行。在世界各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非典患者逐渐减少,非典传染源也逐渐被消灭。非典的消失是由于中国的医疗人员,国际卫生组织以及各国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感染者进行了有效的隔离以及治疗,这样就降低了非典的死亡率,使多数的患者都得到治愈。在2003年非典袭击全球,并且在我国的北京,广东和香港出现了很多病例,但是死亡率并不高,而且疫情也在短期之内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非典型肺炎在感染之后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死亡率比较高,但是也没有特效药物,只能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可适当的给予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ct值25hu是癌症吗?

CT值25HU不一定是癌症,CT值仅反映组织密度,需结合影像特征和病理检查综合判断。可能影响因素主要有炎症、良性肿瘤、局部钙化、组织水肿、恶性肿瘤等。

1、炎症

急性或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密度改变。肺部细菌性肺炎或肝脏脓肿等炎症病变在CT上可表现为密度增高,通常伴随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配合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2、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肺错构瘤等良性占位病变可能呈现类似密度值。这类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常有特征性表现。较小病灶可定期随访,较大或有压迫症状时需手术切除。

3、局部钙化

结核愈合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钙化病变CT值可超过100HU,但部分混合性病灶可能出现中间值。乳腺钙化、前列腺钙化等需通过钼靶或MRI进一步鉴别性质。

4、组织水肿

脑梗死急性期或创伤后组织水肿会导致局部密度降低,但合并出血时可能表现为密度不均。急性脑卒中需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配合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

5、恶性肿瘤

部分低密度肿瘤如肝癌、淋巴瘤可能表现为25HU左右,通常伴有边界不清、增强异常等征象。确诊需通过穿刺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疗或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

发现异常CT值应完善增强扫描或PET-CT检查,避免单一指标判断。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奶可帮助组织修复,新鲜蔬菜水果提供抗氧化物质。需严格遵医嘱复查,禁止自行解读影像报告或滥用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