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先天性眼底病有哪些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先天性眼底病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先天性眼底病主要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视力发育,部分可能伴随遗传因素,需通过眼底检查确诊。

1、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由RB1基因突变导致。典型表现为白瞳症或斜视,可通过眼底超声、MRI检查诊断。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激光光凝、冷冻治疗或全身化疗,晚期可能需眼球摘除术。家长发现患儿瞳孔反光异常时应立即就医。

2、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时存在的晶状体混浊,可能与风疹病毒感染或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瞳孔区灰白色混浊、追视能力差。轻症可观察,显著影响视力时需在6月龄前行白内障吸除术,术后需配戴矫正眼镜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新生儿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3、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因房角发育异常导致眼压升高,典型症状包括畏光、流泪、角膜增大混浊。测量眼压及前房角镜检查可确诊,需尽早行小梁切开术或房角分离术控制眼压,避免视神经损伤。患儿出现异常瞪眼或角膜发蓝需及时排查。

4、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属于遗传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夜盲、视野缩窄和视力下降。眼底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基因检测可明确分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可补充维生素A棕榈酸酯延缓进展,低视力助视器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孕前遗传咨询。

5、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是胚胎期玻璃体血管未退化所致,单眼发病多见。临床特征为小眼球、晶状体后纤维膜增生,可能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需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增殖组织,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眼底变化。新生儿期出现白瞳或眼球震颤需警惕。

先天性眼底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底评估,避免剧烈运动或眼部外伤。饮食需保证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摄入,如胡萝卜、西蓝花等深色蔬菜。阳光强烈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阅读环境光线需充足。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眼科专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眼睛斜视怎么矫正

眼睛斜视可通过佩戴眼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矫正。眼睛斜视通常由屈光不正、眼肌失衡、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导致斜视的常见原因,如近视、远视或散光。通过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改善视力并缓解斜视症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2、眼肌失衡:眼肌失衡可能导致眼睛无法协调运动,出现斜视。视觉训练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通过特定的眼部运动锻炼,增强眼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眼肌控制,导致斜视。药物治疗如肉毒杆菌素注射,可暂时缓解眼肌痉挛。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剂量根据病情调整。 4、遗传因素:斜视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有斜视病史的人更易患病。对于遗传性斜视,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眼部外伤:眼部外伤可能导致眼肌损伤或神经受损,引发斜视。手术治疗如眼肌调整术或眼肌缩短术,可修复受损眼肌,恢复眼睛正常位置。手术需在专业眼科医生评估后进行。 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坚果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可放松眼部肌肉,改善视力。护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