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儿童会不会得眼底病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会不会得眼底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可能会得眼底病,常见类型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等。眼底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外伤、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发生在孕周不足或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中,与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有关。患儿可能出现白瞳症、斜视或视力低下等症状。临床常用雷珠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治疗,严重时需行激光光凝术。家长需定期带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

2、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与RB1基因突变相关。典型表现为白瞳反射、视力下降或眼球突出。诊断明确后可采用长春新碱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等化疗药物,结合巩膜外敷贴放疗。该病具有遗传倾向,患儿直系亲属应进行基因检测。

3、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孕期风疹病毒感染、代谢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有关。患儿瞳孔区呈现白色混浊,伴有眼球震颤或追视困难。轻症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严重者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需长期佩戴矫正眼镜并遮盖健眼防治弱视。

4、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和渗出性改变。患儿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视力下降或夜盲。临床采用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控制新生血管,晚期病例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建议有家族史的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眼底检查。

5、眼弓蛔虫病

因接触犬猫粪便感染弓蛔虫幼虫所致,幼虫移行至眼底可引起肉芽肿性炎症。患儿表现为眼红、畏光或视力骤降,眼底检查可见白色隆起病灶。治疗需口服阿苯达唑片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球后注射,严重玻璃体混浊时需行玻璃体切除术。家长应教育儿童接触宠物后规范洗手。

儿童眼底病预防需重视孕期保健和新生儿筛查,避免近亲婚配可降低遗传性疾病风险。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瞳孔反光、频繁揉眼或视觉行为异常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眼底照相、眼B超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变化,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A等护眼营养素,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眼外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呼吸衰竭的病人如果出现了危险应该怎么做

呼吸衰竭病人出现危险情况可通过紧急吸氧、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密切监测、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呼吸衰竭通常由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感染、中毒、外伤等原因引起。 1、紧急吸氧:呼吸衰竭病人出现危险时,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调整,通常为4-6L/min。吸氧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相应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100μg/喷,每次1-2喷、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40-80mg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曲松1-2g静脉注射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 3、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可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4、密切监测:对呼吸衰竭病人需进行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通气情况。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变化。 5、及时就医:呼吸衰竭病人出现危险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在转运过程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到达医院后需尽快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呼吸衰竭病人的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增强呼吸肌力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