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儿童可能会得眼底病,常见类型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等。眼底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外伤、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发生在孕周不足或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中,与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有关。患儿可能出现白瞳症、斜视或视力低下等症状。临床常用雷珠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治疗,严重时需行激光光凝术。家长需定期带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
2、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与RB1基因突变相关。典型表现为白瞳反射、视力下降或眼球突出。诊断明确后可采用长春新碱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等化疗药物,结合巩膜外敷贴放疗。该病具有遗传倾向,患儿直系亲属应进行基因检测。
3、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孕期风疹病毒感染、代谢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有关。患儿瞳孔区呈现白色混浊,伴有眼球震颤或追视困难。轻症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严重者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需长期佩戴矫正眼镜并遮盖健眼防治弱视。
4、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和渗出性改变。患儿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视力下降或夜盲。临床采用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控制新生血管,晚期病例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建议有家族史的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眼底检查。
5、眼弓蛔虫病
因接触犬猫粪便感染弓蛔虫幼虫所致,幼虫移行至眼底可引起肉芽肿性炎症。患儿表现为眼红、畏光或视力骤降,眼底检查可见白色隆起病灶。治疗需口服阿苯达唑片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球后注射,严重玻璃体混浊时需行玻璃体切除术。家长应教育儿童接触宠物后规范洗手。
儿童眼底病预防需重视孕期保健和新生儿筛查,避免近亲婚配可降低遗传性疾病风险。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瞳孔反光、频繁揉眼或视觉行为异常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眼底照相、眼B超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变化,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A等护眼营养素,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眼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