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身上经常水肿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身上经常水肿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身上经常水肿可能与饮水过量、久坐久站、营养不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原因有关。水肿是组织间隙液体潴留的表现,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水过量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会导致体液稀释,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向组织间隙转移形成水肿。这种情况常见于运动后大量补水或夏季饮水无节制。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超过500毫升液体。

2、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常见表现为傍晚时下肢肿胀,晨起减轻。建议每小时活动5-10分钟,可做踮脚尖、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

3、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常见于过度节食或消化吸收障碍患者。每日应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易吸收的蛋白质来源。

4、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引起钠水潴留。多伴有眼睑浮肿和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全身性水肿。需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配合低盐饮食。

5、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水钠潴留。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活动后气促。需完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常用药物有地高辛片、氢氯噻嗪片等,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

建议记录水肿发生的时间规律和伴随症状,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血管。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水肿肢体。若水肿持续超过一周或伴有呼吸困难、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路感染常见症状

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以及尿液异常等。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则是有强烈的排尿感,尿痛可能伴随排尿时的灼热感或刺痛感。下腹部不适通常表现为隐痛或胀痛,尿液异常可能呈现浑浊、血尿或异味。这些症状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以及性生活等因素有关。 1、尿频:尿频是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需要频繁排尿,但每次排尿量较少。这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同时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物质。 2、尿急:尿急表现为突然且强烈的排尿需求,难以控制。这种情况与膀胱肌肉过度收缩有关,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保持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可以帮助缓解尿急症状。 3、尿痛:尿痛通常表现为排尿时的灼热感或刺痛感,可能是尿道或膀胱黏膜受到感染刺激所致。增加饮水量可以稀释尿液,减轻疼痛感,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下腹部不适:下腹部不适可能表现为隐痛或胀痛,通常与膀胱或尿道的炎症有关。热敷下腹部可以缓解疼痛,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尿液异常:尿液异常可能包括浑浊、血尿或异味,这些症状提示尿路感染的存在。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使尿液变得浑浊或有血丝。多喝水有助于排出细菌,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加重。 尿路感染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适当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换内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可以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复发。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