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5次浏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能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逐渐肥厚并最终失代偿。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左心室需加倍做功泵血,久之引发心肌纤维化。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当血管狭窄超过70%时,心肌细胞会因长期供血不足出现坏死,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这类患者需要控制血脂水平,避免剧烈运动,严重者需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均可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前者表现为心室腔扩大伴收缩无力,后者以心室壁异常增厚为特征。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部分病例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4、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病变会改变心脏血流动力学。瓣膜无法正常开闭时,心脏需代偿性加强收缩,最终导致心室扩大。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轻度病变可药物控制,重度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5、心律失常

持续性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会显著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快速型心律失常使心室充盈时间缩短,慢速型则直接减少心输出量。动态心电图能明确诊断,治疗包括药物复律、射频消融或安装除颤器等。

预防心力衰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保持规律有氧运动。监测体重变化,发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