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尿道下裂手术后漏尿可能与手术技术因素、术后感染、尿道狭窄、膀胱功能异常等原因有关,需通过尿道修复术、抗感染治疗、尿道扩张等方式干预。
1. 手术技术因素:手术中尿道重建不完善或吻合口愈合不良可能导致漏尿。需通过二次尿道成形术修复,术后使用硅胶导尿管支撑。
2. 术后感染:切口感染可引发尿道瘘形成。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道分泌物增多,需进行尿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
3. 尿道狭窄:术后瘢痕收缩导致排尿阻力增大,可能伴随尿线变细。可通过定期尿道扩张或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改善。
4. 膀胱功能异常:神经源性膀胱或逼尿肌过度活动可能加重漏尿,需尿动力学检查确认后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调节膀胱功能。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流率及超声检查,发现排尿异常及时返院评估。
膀胱过度活动症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行为训练和药物治疗改善,严重时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骶神经调节术、膀胱扩大术、逼尿肌切除术、膀胱去神经术等。
1、骶神经调节术通过植入电极调节骶神经功能,适用于药物无效且无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术后可能改善尿急、尿频症状。
2、膀胱扩大术采用肠道组织扩大膀胱容量,适用于严重低顺应性膀胱患者,需长期随访评估肾功能和电解质。
3、逼尿肌切除术部分切除过度活跃的逼尿肌组织,可能改善膀胱储尿功能,术后存在尿潴留风险需导尿处理。
4、膀胱去神经术通过阻断膀胱神经传导降低敏感性,可能伴随排尿困难等并发症,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手术治疗需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谨慎选择,术后应配合盆底肌训练和定期泌尿系统评估,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