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宝宝细菌性痢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住院治疗等方式处理。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患病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软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辅食添加需暂停肉类、蛋类等难消化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
2、补充水分
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可观察尿量、口唇湿润度判断脱水程度。若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口服补液盐
轻中度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调配,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分次服用。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家长需精确配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效果。
4、使用抗生素
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磷霉素钙片等。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并减少传染性,但不可自行用药或随意停药。用药期间需观察大便性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5、住院治疗
出现持续呕吐、高热惊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住院治疗,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血便培养和药敏试验。住院期间需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患儿用品需专用并消毒处理。
家长需密切监测宝宝体温、排便次数及精神状态,每次便后及时清洁臀部并涂抹护臀霜。居家环境需每日通风消毒,患儿餐具、玩具需煮沸处理。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继续观察1-2周,避免剧烈活动,逐步恢复饮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若腹泻反复或出现关节肿痛、皮疹等并发症,需及时复诊。
水痘患者穿过的衣服需要及时消毒处理,避免病毒传播。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患者衣物可能残留病毒颗粒。
1、高温清洗
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衣物30分钟,高温能有效灭活水痘病毒。棉质等耐高温材质衣物可配合含氯消毒液洗涤,清洗后需充分晾晒。婴幼儿衣物建议单独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2、紫外线消毒
将衣物置于阳光下直射6小时以上,紫外线能破坏病毒DNA结构。深色衣物需翻面晾晒确保内外消毒彻底,化纤材质可配合使用紫外线消毒柜处理过程中需佩戴口罩和手套。
3、化学消毒
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使用75%酒精喷洒衣物表面。消毒后需用清水漂净残留化学剂,丝绸等娇嫩面料应避免使用强氧化性消毒剂。
4、密封处理
暂时不处理的衣物需双层密封袋包装并标注污染标识,存放于通风处不超过7天。免疫缺陷患者接触过的衣物建议直接按医疗废物处理,由专业机构进行焚烧处置。
5、特殊材质
皮革、羊毛等不耐高温的衣物可使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专业干洗店提供的臭氧消毒服务同样有效。消毒后需通风48小时以上确保化学剂挥发完全。
水痘患者康复后所有床单被罩需同步消毒处理,家庭成员接触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患病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痊愈后持续观察2周内有无继发感染迹象。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患者房间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