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怎样检查是多囊卵巢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样检查是多囊卵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冷启刚
冷启刚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多囊卵巢可通过妇科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测、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评估、胰岛素抵抗检测等方式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

1、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观察卵巢体积是否增大,单侧或双侧卵巢内是否存在多个小卵泡。超声下若见卵巢体积超过10毫升,或单侧卵巢内直径2-9毫米的卵泡数量达到12个以上,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但需避开月经期进行。

2、性激素六项检测

需在月经周期第2-5天抽血检测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等指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见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激素比值超过2,或伴有睾酮水平升高。该检查能反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体格检查

医生会评估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毛分布等情况。多数患者存在中心性肥胖,体质量指数超过24,或出现上唇、下颌、乳周等部位毛发增多等高雄激素表现。部分患者伴有黑棘皮症,表现为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色素沉着。

4、临床表现评估

需确认是否存在月经稀发、闭经、不规则子宫出血等排卵障碍症状,或育龄期女性长期不孕。部分患者伴有痤疮、脱发等高雄体征,这些症状持续出现3个月以上时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5、胰岛素抵抗检测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空腹胰岛素检测评估糖代谢情况。约半数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超过15微单位/毫升,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异常。此类检查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需满足鹿特丹标准中的两项条件,并排除其他引起高雄激素或排卵障碍的疾病。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每周进行适度有氧锻炼。长期未孕或代谢异常者应及时到生殖医学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理或生育干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孕妇子宫肌瘤应注意什么?

孕妇合并子宫肌瘤需注意定期监测肌瘤变化、预防并发症、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干预。子宫肌瘤可能与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需重点关注肌瘤红色变性、胎位异常等风险。

1、定期超声监测

妊娠期间每4-6周需通过超声评估肌瘤大小及位置变化。黏膜下肌瘤或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壁间肌瘤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晚期需增加监测频率。若出现肌瘤快速增长或血流信号异常,需警惕红色变性可能。

2、警惕急腹症

突发下腹剧痛伴发热可能提示肌瘤红色变性,该症状多发于妊娠中期。需立即就医鉴别阑尾炎等急症,确诊后通常采用头孢克洛颗粒抗感染,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绝对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3、预防胎位异常

子宫下段或宫颈部位肌瘤可能阻碍胎头下降,增加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概率。孕30周后可尝试膝胸卧位矫正,若矫正失败需提前制定剖宫产方案。肌瘤压迫胎盘时可能引发胎儿生长受限。

4、控制激素波动

避免摄入含雌激素样物质的蜂王浆、胎盘制品等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内分泌紊乱,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片预防肌瘤增长。血糖异常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5、分娩方式选择

肌瘤直径小于8厘米且未阻塞产道者可尝试阴道分娩,但需备血预防产后出血。多发性肌瘤或既往有肌瘤剔除史者建议择期剖宫产,术中可同步行肌瘤剔除术,但需避开胎盘附着部位。

孕妇应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避免久坐加重盆腔充血。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西蓝花、燕麦等食物。出现阴道流血、规律宫缩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诊,产后6周需复查肌瘤变化情况,哺乳期慎用缩宫素类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