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1、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阻断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在低剂量时即可显现,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该作用持续时间可达7-10天,直至新生血小板替代被抑制的血小板。
2、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其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等效果显著,但对内脏绞痛效果有限。
3、抗炎抗风湿
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2,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能显著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该作用需要达到抗风湿血药浓度。
4、抗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凝血酶生成,发挥抗血栓作用。临床上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紧急处理,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长期小剂量使用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
5、预防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事件。适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患者的二级预防。对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需个体化评估获益与风险。
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者应定期监测粪便潜血。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需谨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耳软骨和肋骨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材料来源、适用人群、手术效果及恢复周期等方面。耳软骨适用于鼻尖塑形等精细调整,肋骨鼻适用于鼻梁抬高或严重塌陷修复。
一、材料来源
耳软骨取自耳甲腔或耳甲艇,具有天然弧度,质地柔软且弹性好,适合塑造自然鼻尖形态。肋骨鼻通常采用自体第6或第7肋软骨,材料充足且支撑力强,适合需要大量填充的鼻部重建手术。
二、适用人群
耳软骨适合鼻部基础较好、仅需局部修饰者,如鼻尖低平或轻度短鼻。肋骨鼻适合先天性鼻梁塌陷、严重鞍鼻畸形或多次修复手术失败者,对材料需求量大的复杂鼻整形。
三、手术效果
耳软骨塑形后触感柔软自然,但长期可能发生轻微吸收变形。肋骨鼻支撑结构稳定,塑形效果持久,但存在钙化变硬风险,触感较耳软骨偏硬。
四、恢复周期
耳软骨取材创伤小,术后3-5天可消肿,1个月基本恢复。肋骨鼻需开胸手术取材,恢复期较长,胸部切口需2-3周愈合,鼻部完全稳定需6个月以上。
五、并发症风险
耳软骨可能发生卷曲变形或吸收,感染概率较低。肋骨鼻可能出现胸廓畸形、气胸等严重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呼吸功能,且雕刻不当易导致鼻梁歪斜。
术后需避免挤压鼻部,耳软骨取材者3个月内禁止侧卧压迫取骨耳,肋骨鼻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鼻夹板固定。饮食宜清淡,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软骨愈合,定期复查评估移植软骨存活情况,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