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英
邵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包括高烧、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它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为了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登革热,需要从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了解这些特征不仅有助于及时识别疾病,还能帮助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临床诊断:诊断登革热首先需要考虑流行病学史,比如发病前15天内是否有疫区旅行或居住史,或与登革热患者有密切接触。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总IgM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能会发现肺部浸润影。
2、治疗方法:治疗登革热的关键在于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并注意营养支持。高热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皮肤瘙痒者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对于出现皮疹的患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病毒治疗方面,利巴韦林可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疗程一般为7到10天。若出现出血倾向,可能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物;合并脑炎时,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能是必要的;心肌损害时,可给予辅酶Q10静脉注射。
3、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主要涉及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对其分泌物进行消毒。消灭伊蚊的孳生地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同时个人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前往疫区旅游。
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处理。通过提高对疾病特征的认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登革热的传播和危害。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蚊虫叮咬,都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持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打乙肝疫苗注意什么

打乙肝疫苗可通过注意接种禁忌、观察不良反应、遵循接种程序、了解疫苗类型、做好接种后护理等方式确保安全有效。乙肝疫苗通常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接种禁忌:接种前需确认是否存在过敏史、免疫缺陷疾病或急性感染等禁忌症。过敏体质者需谨慎,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无法产生有效抗体,急性感染期间应推迟接种。接种前咨询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接种。 2、不良反应: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乏力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接种后观察30分钟,确保无严重不良反应。 3、接种程序:乙肝疫苗通常需接种三剂,按0、1、6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确保按时接种,避免漏种或延迟。接种后需记录接种时间,以便后续接种安排。 4、疫苗类型:乙肝疫苗分为重组酵母疫苗和重组CHO细胞疫苗,两者均安全有效。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确保接种效果。接种前了解疫苗成分,避免对某些成分过敏。 5、接种后护理:接种后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接种后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定期复查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接种后定期复查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持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