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近视可能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环境光线不足、角膜曲率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屈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可能增加子女患病概率,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筛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2、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建议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保持30厘米以上阅读距离。
3、环境光线不足昏暗环境下瞳孔扩大加剧球面像差,需保证阅读照明度不低于300勒克斯,避免在移动交通工具上使用电子设备。
4、角膜曲率异常可能与眼轴过度增长、晶状体调节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远视力下降、眯眼视物等症状,需通过医学验光确诊。
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控制每日屏幕使用时间,学龄儿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视力变化。
小学生测出近视眼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佩戴矫正眼镜、使用药物控制、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眼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用眼习惯家长需监督孩子保持读写距离30厘米以上,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可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缓解视疲劳,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
2、佩戴矫正眼镜需经专业验光后配镜,框架眼镜可选择树脂镜片,角膜接触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近视可能与眼轴过长、角膜曲率过陡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看远模糊、眯眼等症状。
3、药物控制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近视进展,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其他药物包括环喷托酯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等,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
4、手术治疗成年后度数稳定者可考虑角膜激光手术或眼内镜植入术。病理性近视可能与巩膜变薄、视网膜病变有关,需警惕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家长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视力,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饮食中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