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什么是心-耳综合征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心-耳综合征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耳综合征又称心脏-耳聋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有三大特征: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及耳聋。该病征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不全有关,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如情绪兴奋、体力活动等可诱发症状。主要症状是短程的晕厥发作,常因激动、生气、忧虑、过度疲劳等诱发,部分病例发作前有胸闷、心悸、嗅觉或躯体感觉异常等先兆,继之眩晕、晕厥,持续数秒、十余秒或更长时间,并可表现为苍白、出汗、发绀、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甚至猝死,心律失常是晕厥、猝死的主要原因,发作后有数分钟定向力障碍,部分还有恶心、呕吐、头痛和全身不适,疲倦或嗜睡,常被误诊为癫痫或癔病,轻度发作无意识丧失,可感到一时性心悸、胸部发胀、视力模糊或眩晕,发作次数不定。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中医为什么说汗蒸不好

中医认为汗蒸可能损伤津液、耗散阳气,尤其对体质虚弱者不利。汗蒸的弊端主要与过度发汗导致气血失衡、外邪易侵、加重阴虚火旺等有关。

1. 津液耗损

中医理论中津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汗蒸通过高温迫使大量汗液排出,可能超出正常生理需求,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等津液亏损症状。长期反复汗蒸可能影响胃肠液分泌,出现便秘、尿少等表现。建议体质偏热或易上火人群避免频繁汗蒸。

2. 阳气外泄

阳气具有温煦和防御功能,过度汗蒸会使腠理开泄过度,阳气随汗液外散。可能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阳虚症状,尤其冬季汗蒸后易受风寒侵袭。产后、术后或慢性病患者等阳气不足者更需谨慎。

3. 外邪内侵

汗蒸后毛孔持续扩张状态,此时接触冷空气或冷水,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可能引发关节酸痛、头痛鼻塞等外感症状,原有风湿病患者症状可能加重。汗蒸结束建议擦干汗液并做好保暖。

4. 阴虚加重

阴虚体质者本就有阴不制阳的特点,汗蒸会进一步消耗阴液,导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加剧。更年期女性、肺结核患者等常见阴虚证候群体应避免汗蒸。

5. 气血紊乱

中医认为血汗同源,大量出汗可能影响气血正常运行。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表现,严重者可诱发低血压或心律失常。贫血、心脏病患者需特别注意。

中医建议采用温和的发汗方式如艾灸、姜枣茶等替代剧烈汗蒸。日常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微汗养生,汗后及时补充山药粥、银耳羹等滋阴生津食物。体质特殊者需经中医师辨证后选择合适调理方式,避免盲目跟风养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