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先天性青光眼与发育异常有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房水排出通道逐渐阻塞导致眼压缓慢升高。早期无明显症状,可能出现视野缺损或视神经损伤。治疗需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严重时需激光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因虹膜阻塞房角导致眼压急剧升高,表现为突发眼痛、头痛、视力模糊等急性症状。需紧急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甘露醇注射液降低眼压,后期行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复发。
继发性青光眼由眼外伤、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引发,眼压升高机制多样。可能伴随原发病症状如眼红、畏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联合降眼压措施,如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控制炎症。
先天性青光眼因房角发育异常导致,婴幼儿出现畏光、流泪、角膜混浊。需尽早行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术后配合噻吗洛尔滴眼液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眼压和视功能发育。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表现为典型视神经损害但眼压正常,可能与血管因素相关。需通过视野检查确诊,治疗以改善视神经血供为主,如使用尼莫地平片,同时严格控制眼压在较低水平。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摄入液体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出现眼胀、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需由眼科医生根据具体类型制定个性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