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母乳引起的黄疸怎么办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母乳引起的黄疸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母乳引起的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增加喂养次数、暂停母乳喂养、光疗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延迟、喂养不足、遗传因素、肠道菌群未建立完善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性黄疸患儿应保持正确的衔乳姿势,确保有效吸吮。哺乳时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吸入空气。哺乳后可将婴儿竖抱拍嗝,帮助消化吸收。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食物,适当补充水分。

2、增加喂养次数

建议家长每2-3小时喂养一次,每日喂养8-12次。频繁喂养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排出。喂养时需观察婴儿吸吮力度和吞咽频率,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及颜色。若婴儿出现嗜睡、拒奶等情况,家长需及时就医。

3、暂停母乳喂养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期间改用配方奶喂养,同时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暂停母乳后胆红素水平通常快速下降,恢复母乳后多数不会反弹。母亲在此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泌乳。

4、光疗治疗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当胆红素水平超过光疗阈值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期间需保护婴儿眼睛和会阴部,适当增加补液量。治疗12-24小时后需复查胆红素水平,评估疗效。

5、药物治疗

严重病例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促进肝酶成熟,或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禁止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所有药物均需在新生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母乳性黄疸患儿家长需每日观察皮肤黄染范围变化,记录进食量和精神状态。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黄疸程度,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适当进行日光浴时需控制时间在10-15分钟。若发现黄疸加重、嗜睡、肌张力减低等异常,应立即前往新生儿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充足休息和良好营养,避免过度焦虑影响母乳分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铁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铁中毒通常由过量摄入铁剂或含铁物质引起,可能由误服铁补充剂、长期过量补铁、遗传性血色病等因素导致。铁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

1、误服铁补充剂

儿童误将铁剂当作糖果服用是常见诱因。铁补充剂如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等若一次性摄入超过20mg/kg可能引发急性中毒。中毒初期会出现胃肠黏膜腐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家长需将铁剂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发现误服后立即就医洗胃。

2、长期过量补铁

未经医生指导长期服用补铁药物可能造成慢性铁蓄积。地中海贫血患者反复输血、自行服用复方枸橼酸铁铵等补血药物时,铁蛋白可能超过1000μg/L。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去铁胺注射液进行螯合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清铁指标。

3、遗传性血色病

HFE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色病会使肠道铁吸收增加10倍。患者肝脏逐渐沉积过量铁质,可能出现关节痛、皮肤青铜色改变。确诊后需每周放血500ml直至铁蛋白正常,必要时使用地拉罗司分散片控制铁吸收。

4、职业性接触

电焊工长期吸入含铁粉尘可能引发肺铁末沉着症。这种职业病会使肺部出现弥漫性结节,胸片显示雪花样改变。防护措施包括佩戴N95口罩、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严重者需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化痰。

5、饮食摄入异常

非洲班图人因使用铁制炊具烹饪酸性食物,每日铁摄入量可达100mg。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导致膳食性铁过载,表现为肝脾肿大。调整烹饪方式、减少动物内脏摄入有助于改善症状。

预防铁中毒需避免自行服用铁剂,6岁以下儿童应使用带有安全包装的铁补充剂。出现铁中毒症状时禁用催吐,应立即送医进行全胃肠灌洗。慢性铁过载患者需每3个月检查转铁蛋白饱和度,饮食上限制红肉摄入,多食用绿茶等含多酚类物质的食物帮助抑制铁吸收。孕妇等特殊人群补铁前必须检测血清铁指标,确保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