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突然拉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出血颜色、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
1. 痔疮排便时肛门静脉丛破裂导致鲜红色血便,与久坐、便秘有关。可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药物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太宁栓、普济痔疮栓。
2. 肛裂粪便干硬划伤肛管形成裂口,伴排便剧痛。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药物选用硝酸甘油软膏、地奥司明片、利多卡因凝胶。
3. 肠息肉肠道黏膜增生性病变可能因长期炎症刺激导致暗红色血便。需肠镜下切除治疗,常用术式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4. 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结肠溃疡,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需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控制炎症。
出现血便需记录出血量及颜色,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及时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完善肠镜检查。
胃疼时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合谷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疼痛,但需排除急腹症等严重情况。
1、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横指处,用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可缓解胃痉挛,适合饮食不当引起的胀痛。
2、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持续点按能调节胃肠功能,对慢性胃炎伴随的隐痛效果较好。
3、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按压可止呕镇痛,适用于情绪紧张诱发的神经性胃痛。
4、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强刺激此穴能通过经络传导缓解急性胃痛,但孕妇禁用。
按摩时保持体位舒适,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若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