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手足口病好了之后会痒吗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好了之后会痒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痊愈后通常不会出现皮肤瘙痒,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因皮肤修复或继发感染引起轻微瘙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多数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不会遗留瘙痒感。皮疹愈合过程通常伴随表皮脱落,可能出现短暂干燥或紧绷感,但属于正常修复现象。皮疹部位应避免抓挠,保持清洁干燥,可涂抹无刺激的保湿霜帮助皮肤恢复。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瘙痒,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过敏反应或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若出现皮疹部位红肿渗液、瘙痒加剧或发热反复,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此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止痒药膏,尤其含有激素成分的产品可能加重病情,应及时就医评估。

手足口病康复期需注意加强营养摄入,多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猕猴桃等,有助于皮肤黏膜修复。患儿衣物需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浸泡消毒,玩具等物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状态,若出现异常瘙痒或皮肤破损应及时儿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呛奶窒息后磁共振显示大脑缺氧怎么办

新生儿呛奶窒息后磁共振显示大脑缺氧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神经保护治疗。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氧疗支持、营养脑细胞药物、康复训练、定期评估及家庭护理。

1、氧疗支持

缺氧急性期需通过头罩或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改善脑组织氧合,避免继发性损伤。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率、呼吸及血氧变化,防止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2、营养脑细胞药物

遵医嘱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脑细胞修复。这些药物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但须严格遵循静脉滴注或肌注规范,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康复训练

稳定期后开展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等早期干预,刺激运动及感知觉发育。针对肌张力异常可进行Bobath疗法,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家长完成。训练需循序渐进,每日重复进行短时多次刺激。

4、定期评估

每3个月复查脑电图、发育商测试及头颅磁共振,追踪脑白质损伤恢复情况。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估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等指标,动态调整康复方案。发现发育迟缓需及时强化干预。

5、家庭护理

家长需掌握正确喂养姿势,喂奶时保持45度角并控制流速。睡眠采用侧卧位防止再发呛奶,每日记录进食量及反应灵敏度。注意观察异常哭闹、肢体僵硬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现异常立即复诊。

出院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暴露。按医嘱补充维生素AD滴剂促进神经髓鞘化,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喂养时选择防胀气奶瓶,每次进食后竖抱拍嗝。建立发育随访档案,持续追踪至学龄前,必要时介入特殊教育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