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烫伤十天后脱皮通常是正常的,属于皮肤修复的自然过程。烫伤后表皮细胞再生时会逐渐脱落旧皮,但需警惕感染或深度损伤的异常表现。
一度或浅二度烫伤后脱皮是愈合的常见现象。烫伤初期局部会出现红肿、水疱,随着渗出液吸收和新生表皮生长,受损表皮会以脱屑形式脱落。这一过程通常伴随轻微瘙痒,新皮肤呈粉红色且较薄,需保持清洁并避免外力摩擦。恢复期间可外用湿润烧伤膏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无须强行撕扯皮屑。
若脱皮伴随持续红肿渗液、剧烈疼痛或发热,可能提示创面感染或深二度以上烫伤。此时脱落的皮肤可能带有黄色脓液或坏死组织,新生的皮肤基底呈现苍白或暗红色。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必要时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等抗感染药物,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加重损伤。
烫伤后应持续观察创面变化,脱皮期间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覆盖无菌敷料保护新生皮肤。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外出时做好防晒。饮食中增加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及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加速组织修复。如出现愈合延迟、疤痕增生等情况,需到烧伤专科进一步评估。
过敏期间是否能吃糯米需根据过敏原和症状决定。若对糯米本身过敏则不能食用;若无糯米过敏史且症状轻微,可少量尝试。
糯米含有丰富支链淀粉,可能加重部分人群的消化负担。过敏反应期间免疫系统处于高敏状态,胃肠功能可能减弱。此时食用高黏性食物可能诱发腹胀、反酸等不适。若无明确糯米过敏史,可先尝试50克以内观察反应,同时避免与海鲜、坚果等高致敏食物同食。烹饪方式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糯米粥,避免油炸糯米制品。
明确对糯米过敏者需严格禁食。糯米蛋白可能引发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此类人群还需注意规避含糯米成分的加工食品,如年糕、粽子、糯米鸡等。部分中药丸剂的包衣也可能含有糯米粉成分,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过敏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优先选择低敏食材如大米、小白菜、苹果等。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反应,须立即就医。日常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