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小儿良性中央-中颞区癫痫是儿童期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睡眠中面部抽动、口咽部异常感觉或言语中断,发作通常短暂且预后良好。
1、典型表现发作多出现在4-10岁儿童睡眠期,表现为单侧面肌抽搐、流涎或喉头发声,意识通常保留,持续数十秒至2分钟。
2、脑电图特征中央-中颞区可见特征性尖慢波放电,睡眠期异常放电更明显,但背景脑电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3、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功能区短暂性发育异常有关,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多数患儿有癫痫家族史,但不会影响认知发育。
4、治疗原则轻度发作可观察,频繁发作可选用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90%患儿在青春期前可自行缓解,无须长期用药。
家长需记录发作情况并定期随访脑电图,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诱发,多数患儿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发烧喝药不退烧可能由药物剂量不足、病原体耐药、非感染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乏力等症状。
1、药物剂量不足:退烧药未按体重或年龄规范使用会导致药效不足。常见于自行减量用药,需重新计算剂量或更换剂型,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2、病原体耐药:细菌或病毒对常规药物产生耐药性,多见于反复滥用抗生素。需进行血培养或病原学检测后调整用药,如奥司他韦、阿奇霉素、更昔洛韦等靶向治疗。
3、非感染性发热:风湿免疫疾病或肿瘤热等非感染因素导致,可能与自身抗体、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常伴关节痛、皮疹。需排查抗核抗体谱,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4、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功能紊乱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中枢性发热,常见于脑外伤、中风后,多伴有意识障碍。需采用物理降温联合溴隐亭、丹曲林钠等调节中枢药物。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惊厥、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